商界里的狐狸与刺猬
狐狸知道千百件事,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。商界里,做狐狸还是做刺猬,要根据行业性质判断。
古希腊有个寓言,说狐狸与刺猬的不同,狐狸知道千百件事,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。不过狐狸却对刺猬无可奈何,因为刺猬知道“只需蜷缩起来,谁都拿我没辙,我就赢了”。
一度当上了世界首富的宜家家居创始人英瓦尔·坎普拉德,一辈子就只知道一件大事:卖家具;沃尔玛的创始人老沃顿,一辈子也只做一件事:让他的超市天天平价;生意虽不大但行业内闻名的小野二郎,一辈子只会捏寿司,对炸天妇罗、拉面都没兴趣……这些人都是典型的“刺猬”。
狐狸的典型也不少,比如乔布斯,从电脑到手机到动画到零售,是各种跳跃。Google的俩大哥也很狐狸,搜索起家后一路狂奔,从安卓操作系统到无人驾驶、人工智能,还兼职搞搞登月计划、生命科学等。咱中国的马云也是标准的狐狸,从B2B阿里巴巴起家,切入C2C淘宝,再延伸B2C天猫,中间发展出的支付宝演化成了今天的蚂蚁金服,成为金融领域巨无霸……
相比之下,刘强东则是典型的刺猬。从京东1998年创业第一天开始就是采销式B2C(商对客),一直到今天主业也没丝毫偏差。中间的各种小尝试,似乎也都没什么决心,比如京东智能硬件,亏了一两年,就彻底割舍。020(线上到线下)的京东到家,也才亏损一两年,就赶紧呈半放弃状态。
但你说刘强东的偶像,美国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呢?可能很多人会误以为贝索斯是刺猬:毕竟他一直奋斗的都是亚马逊这个美国第一大线上零售平台啊。可你再细想想,居然发现这家伙很可能是只老狐狸——Kindle作为原创硬件在2015年卖到了55亿美元,这还不算通过Kindle卖书的渠道费;亚马逊AWS更是金饭碗。最新财报显示,不到集团8%的营收占比,却贡献了36.4%的利润,而全球最热门的云计算服务,亚马逊默默耕耘多年。
通过上述狐狸与刺猬的对比,想得出的结论有两点:其一是,很可能在偏传统的领域,刺猬比狐狸更健康,比如海尔与格力的对比,海尔更狐狸一些,白色家电都做,而格力只懂空调,是只纯种刺猬。就算是2015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前提下,海尔净利润43亿而格力125亿,事实上只做空调的格力这么多年来,一直都比各种家电业狐狸过得好。
但互联网就很不一样,往往狐狸比刺猬更有前途。你看,对比亚马逊这隐藏的狐狸,京东是刺猬;苹果是狐狸,戴尔电脑是刺猬;Google是狐狸,百度是刺猬……
原因也简单,互联网变化实在是太快了,任何“护城河”都坚持不了太久,且宿命是“要么我跨界打劫别人,要么别人跨界颠覆我”。以前的“以不变应万变”的思路,不那么管用了,看看开心网就知道有多危险,一夜间爆红,三个月黯淡,三年后消失。
第二点是,互联网行业内导致是狐狸还是刺猬的源头,是vision,即愿景,远景,或干脆称为洞见的大或小。你看,在传统领域,刺猬认死理儿,只需要做到最大的刺猬就行了,然后大鱼吃小鱼;而互联网规则内的愿景即使是正确的,也可能是在狭窄垂直领域内的正确,一旦野蛮人来袭,不仅仅是大鱼吃小鱼这一个铁律,还有快鱼吃慢鱼,高频(应用)打低频,入口级打非入口级,社交型打工具型,全平台打重度垂直等多种“新自然法则”。
所以我想,在跨界打劫一日万变的互联网界,也许,还是vision放宽一些,更有宏大未来。(虽然放太宽可能也是胡闹,比如又做精油,又开饭馆,又做空气净化,又做020什么的……)
摘自“搜狐读书”
《读书文摘·经典》2017年1月第1期 目录
- 驭夫有术
- 陈独秀艰难岁月里的忘年交
- 迎新
- 超级木匠如何炼成
- 谁在领导俄罗斯军队
- 西沙海战轶闻
- 行政区划学问大
- 自私是美德
- 缘分挡不住
- 给生命两头同等的爱
- 经典来信
- 绅士打仗很好玩
- 组织变革影响企业成长
- 管理中的“钝刀”
- 站在后台看人生
- 男人讲交情,女人讲友情
- 生活在有些奇怪时是最棒的
- 港台地产商差异
- 没有忠诚,能力无足轻重
- 每次危机都是成功的起点
- 模仿+改良=创新
- 梅兰芳以情打假
- 搬走多余凳子
- 招揽顾客不吆喝
- 拒绝生活外包
- 找“忙人”帮忙
- 战略要跟老板聊
- 我的理想家庭
- 我们永不创新
- 思考比检索更重要
- 开整数价的卖家是待宰羔羊?
- 峡谷情深
- 将帅隐藏英雄性
- 富人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
- 好的婚姻就像合伙开公司
- 多问一句“为什么”
- 善吠与善言
- 商界里的狐狸与刺猬
- 唯真情能浪漫
- 只顾眼前者,才是大赢家
- 只赢小众
- 别拿理想来为难成功
- 公务员的新变化
- 先奖励再开除
- 做老板不易有三
- 你所能想到的全部理由
- 人类创造力如何起源
- 三匠传奇
- 一条优美的河狸
- 一张布告擒土匪
- “委屈奖”嘉奖员工
- 7个“是”搞定客户
- 6年不到站的火车
- 2016网络流行语盘点